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861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本文论述了低碳化城镇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浙江省城建基础设施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收等问题,构建了浙江省城镇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打造浙江省低碳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972.
不同磷源及其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低浓度磷酸氢二钾和β-甘油磷酸钠为外加磷源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产生的规律.通过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过程中细胞数量、培养基和藻细胞中总磷含量、培养基pH及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含量,确定了2种磷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胞内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以β-甘油磷酸钠为磷源时,培养过程中藻细胞数及藻细胞内毒素含量均低于以磷酸氢二钾为磷源时的藻细胞数及藻细胞内毒素含量,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磷酸氢二钾比β-甘油磷酸钠更能促进藻的生长,同时也能促进胞内藻毒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973.
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认识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及其区域差异,论文分析了1982-2006年9-10月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际变化,并通过聚类分析辨识了NDVI变化过程的主要模态,进而探讨了它们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秋季森林的覆盖度最高,农田次之,草原最低,并表现出1998年之前趋于增加、此后趋于锐减的变化特征;(2)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不尽相同,整个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过程可以分为6种模态,其中①东北地区呈波动上升趋势,②内蒙古高原东北部1982-1998年波动上升、1998年后陡然降低,③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呈现跃迁式上升,跃迁年份为1994年,④华北南部表现为先降低后略微增加,趋势转折出现在2000年,⑤江淮地区呈现为1982-1992年波动增加、1992-2006年波动降低,⑥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表现为陡然下降,突变始于2000年;(3)除了内蒙古高原东北部降水变化能够解释植被覆盖度年际变率的66%以外,华北北部-东北南部的植被覆盖与降水具有正相关关系,秦岭-大巴山-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植被覆盖与同期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降水或温度仅能够解释植被覆盖年际变率的21%,其余地区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4.
密闭化填埋作业条件下的场内恶臭污染分布情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填埋场恶臭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生活的重要污染.对于场界范围内的恶臭发生源通常要依靠经验确定,难以对填埋场界范围内的恶臭污染强度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科学的描述.利用电子鼻与GPS定位仪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内的恶臭污染情况进行检测,通过GIS软件作图绘制恶臭污染等强度曲线,对场内强污染源释放点进行确定,发现覆盖膜破损及焚烧火炬尾气排放是造成场内恶臭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填埋气产量估算分析表明提高填埋气处理能力是控制恶臭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5.
酸碱法预处理低有机质污泥的效果研究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VS/TS< 50%)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pH值的酸碱预处理对污泥融胞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药剂投加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实验,从经济性与处理效果两个角度筛选出酸碱预处理最优的pH条件.结果表明,COD、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DNA在不同的pH条件下有着基本相似的溶出规律,即其溶出浓度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不断增加,而在酸性条件下正好相反,且碱性预处理的溶出效果要明显优于酸性预处理.当预处理pH为9、10、11、12和13时,COD的溶出率分别达到6.5%、18.0%、36.7%、65.5%和83.5%.氨氮和磷酸盐的溶出规律与有机物不同,其酸性条件下的溶出效果比碱性条件更明显.此外,随着碱性处理pH的升高,需投加的化学试剂的量也在不断增加.当pH≥12时,OH-反应率则迅速下降,不再具有经济性.而较低的pH(如pH =9)对甲烷产率和VS去除率的提高效果有限.因此,从处理效果提高和碱性试剂消耗两个角度来考察,选择pH=10或11作为低有机质污泥碱性预处理的控制条件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976.
新型二氧化铅电极性能及掺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解-电镀法制备了新型Ti基聚四氟乙烯(PTFE)、F-共掺杂β-PbO2阳极(Ti/PTFE-F--β-PbO2)处理对甲基苯磺酸(p-TSA),确定了初始pH值为2、P-TSA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1和电流密度30 mA·cm-2是该种电极催化氧化p-TSA的优化操作工艺条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Ti/PTFE-F--β-PbO2电极3h内的p-TSA降解率达到94.46%,TOC降解率达到了36.43%.结合SEM和XRD分析表征,探讨了新型Ti基聚四氟乙烯(PTFE)、F-共掺杂β-PbO2电极的掺杂机理,为该电极用于化工废水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77.
煤矸石酸浸除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矸石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业废弃物,以其为原料制备Sialon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煤矸石中铁含量过高将影响其煅烧粉的白度,故需将有害组分铁除去。文章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以盐酸为浸取液,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酸浸液中的溶铁量,逐一考察盐酸质量分数、浸出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煤矸石除铁率的影响。每个因素在不同设值下平行测定3次并求其平均值,之后进一步验证最优工艺的稳定性。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20%、浸出液固比4∶1、浸出温度60℃和浸出时间0.5 h,在该条件下煤矸石除铁率均值达94.4%。  相似文献   
978.
从能源消耗、有机废气污染、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玩具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紧迫性。通过几家玩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的研究和经验总结,指出注塑机能耗高、有机废气污染严重、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是玩具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塑机的节能改造,有机废气源头控制,以及清洁能源替代非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清洁生产措施。并从注塑机变频器的使用,注塑机炮筒加热方式的改造,注塑机余热的回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注塑机节能改造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9.
针对目前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定义仍较为模糊的状况,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新解析与定义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一步拓展了包含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社会经济功能两方面的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内容,并识别出水质理化参数、生物指标、沉积物环境指标、生物残毒指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以及社会经济指标是目前使用较为频繁的6类表征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优劣的指标,同时指出针对不同管理要求、不同区域特征、不同人类活动影响以及不同功能区划的近海生态系统,其健康表征指标应有所差异和取舍。  相似文献   
980.
航天器空间ESD干扰单机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轨状态下,卫星表面材料与空间环境交互作用,会引起材料表面带电,继而发生静电放电(ESD),产生的电磁干扰会经由单机电缆耦合进入电子电路中,形成干扰脉冲甚至损毁电子器件。针对卫星用单机产品,给出了一种可行的空间ESD电缆耦合干扰试验方法,通过电缆耦合的方式模拟空间ESD对单机产品的干扰。研究表明该试验方法能够有效暴露产品设计的薄弱环节,为优化设计、提升单机抗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